作為一個純種北方人,我對李子園這個牌子的了解得很晚?赡芩茉缇统霈F在了周邊超市里的貨架上,但我從來沒有認真瞧過它一眼。
看起來十分廉價的半透明白色塑料瓶,綠色扁平的瓶蓋,再加上一圈花花綠綠、畫著小孩、有點俗氣的包裝紙,李子園就是靠著這樣的“土味”包裝賣了20多年。如果你是個甜味愛好者,那你可能會覺得這種瓶裝甜牛奶還挺好喝;如果你對甜無感,那你可能會很討厭這種廉價香精般的味道……
今年1月,李子園遞交了招股說明書,做好了上市的準備?赐暾泄蓵揖彤a生了疑問,這種質地的公司也能上市?上市就是為了圈錢嗎?
一、李子園是個什么樣的公司?
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,李子園是個什么樣的公司。
浙江李子園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在1994年成立于浙江金華,公司的主營業務是各種含乳飲料,其中李子園甜牛奶系列產品最為出名。公司的主要銷售區域在華東,銷售模式以經銷為主、直銷為輔,線上銷售只占一小部分。
從財務上看,公司的資產結構近年來變化較大。2017年公司賬上貨幣資金總資產占比高達38%,固定資產占比為28%。到了2020年三季度,貨幣資金減少到17.9%,而固定資產增加至42.7%。結合招股說明書,公司應該是拿錢去擴張產能了。
相對于4年前,李子園的錢變少了、存貨變多了、借款增加了,這并不是個好現象,而且公司業績增速也在逐年放緩。根據2020年業績預告,公司營業收入增速已經從2017年的32.87%下降至8.97%。
當然我們還沒有考慮公司上市美化報表的情況。

二、上市募資是為了擴產能?
從李子園的招股說明書中我們可以找到,公司上市募集資金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擴張產能。
公司擬向社會公眾公開發行不超過3870萬股,募集資金約7億。其中3.7億元準備投向鶴壁李子園年產10.4萬噸含乳飲料生產項目,2.5億元準備投向云南李子園年產7萬噸含乳飲料生產項目。
所以這兩個項目完成之后將為公司帶來17.4萬噸的新產能,要知道2019年公司的自有產能也就只有16.8萬噸,生產能力直接翻番。

公司在招股說明書中確實提出:隨著業務規模的快速壯大,自有產能不足已經成為公司發展的重要瓶頸。但是我們根據一些數據來分析一下,李子園真的需要這么多產能嗎?
首先看產能利用率和產銷率,2017年以來,李子園的產品產銷率始終保持在99%以上且并未超出100%,公司一年做多少產品基本就能賣出多少。產能利用率則從173.13%下降至76.84%。
可以看出,李子園的貨賣的不錯,基本不會積壓存貨,但也沒有好到供不應求,公司目前的產能已經可以很好地應付生產供應,所以再新建一倍的產能似乎沒有必要。

而且李子園還有一部分產品是委托加工,2017年以來委托加工比例已經從42.45%降低至18.08%。根據招股說明書:
為提高自產生產效率及資產收益率,公司將牛奶煮咖啡、牛奶煮椰子、VD 鈣奶、果汁等銷量較小、工藝特殊的飲料,交由委托加工企業進行生產。
邊緣化產品找代工是個很好的選擇,保持低比例的委托加工也是合理高效的,這樣看李子園將產能擴建一倍的必要性又降低了。

還有一種可能,那就是李子園認定了自家產品在未來將會大賣,以防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先鋪好產能。但是從這三個角度看,我并不看好李子園甜牛奶的未來:
1.行業角度
飲料市場幾乎是完全競爭的狀態,行業集中度低,比較散亂。現在甜牛奶已經是比較小眾的飲料品類了,而且在這個小市場內部,前十名的占有率也僅有42%。巨頭更容易發揮馬太效應,但李子園作為產品已經成熟的小品牌,沒有規模優勢,在這樣的市場中很難實現突圍。
2.企業經營角度
目前李子園的主力經營區域集中在華東,新地區的品牌認可度不高,想實現擴張需要靠電商做排頭兵。但公司線上銷售占比太低,前些年也沒有抓住互聯網電商紅利,經營者的思路感覺慢了半拍。

3.產品角度
李子園的產品品類過于單一,抗風險能力較弱。而且大單品甜牛奶在口味上并沒有什么特別之處,價格上也沒有優勢,很容易被競爭者模仿。從產品包裝、營銷上看,李子園走的是和椰樹椰汁相仿的“土味”路線,過于大眾化并不利于吸引新消費人群。

綜上一頓分析我們總結一下,李子園現在的產能很夠用,委托加工比例也保持在合適的水平,產品未來如果不出現新的突破點很難保持銷售量的高增長,所以公司擴產能的必要性也沒有那么強。關鍵是李子園自己也知道這一點,把“產能擴大的市場銷售風險”放在了募資風險的第一位。
既然明白自己可能消化不掉新建的產能為啥還要冒險擴張呢?上市圈錢是真的為了擴產能還是另有其他打算呢?確實讓人看不懂。

三、最后
對于食品飲料企業來說,依靠大單品“一招鮮吃遍天”的模式越來越難走了。多元化的產品品類再加上幾個頭部主力產品組成一個產品矩陣,是現在大多數食飲龍頭企業的普遍打法。
想要靠一款單品活下去很簡單、混到上市也很簡單,但上市之后想要活得更好、賺到更多的錢那怕是難上加難。
當然了,茅臺是個例外。